首页 > 最新动态 > 智能浪潮涌杏林 数字医疗谱新篇——2025首都国际医学大会医疗科技创新转化专题活动AI及数字医疗赛道路演成功举办
最新动态
智能浪潮涌杏林 数字医疗谱新篇——2025首都国际医学大会医疗科技创新转化专题活动AI及数字医疗赛道路演成功举办
2025-06-0726
图片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中国医院协会

六月的北京,科技与医学脉动交织。6月6日,由中国医院协会、北京金融科技研究院主办、上海天使会协办的“2025首都国际医学大会医疗科技创新转化专题活动-AI及数字医疗赛道路演”在北京成功举办。作为中国医院大会暨行风建设大会会前会,中国医院协会常务副会长毛群安致辞,来自医疗界、科技界、投资界的嘉宾齐聚一堂,围绕“创新驱动、融合发展——医疗科技赋能健康未来”主题,共同解锁AI与数字医疗的创新密码,探寻科研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行业引领:锚定转化痛点,构建创新生态


图片

中国医院协会常务副会长毛群安致辞


中国医院协会常务副会长毛群安致辞表示,作为2025首都国际医学大会的预热环节,本场路演依托服贸会“健康与社会服务”板块的国家级平台,旨在打通医疗科技从研发到临床的转化链条。他指出,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与医疗深度融合的当下,AI正重塑诊疗模式,相关创新聚焦于解决看病难、资源不均等民生问题,以技术创新提升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与可及性。


对于行业发展的深层逻辑,毛会长特别提到产学研用协同的重要性。他提到,中国医院协会将持续搭建“需求提出-技术攻关-成果转化-资本注入”的生态闭环,同时关注技术标准、伦理规范等共性问题。毛会长认为,转化生态的构建不仅是技术问题,更需政策、伦理、市场多方协同,期待通过系列活动促进临床需求与技术创新精准对接,加速科研成果向医疗生产力转化。


图片

北京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长、秘书长 张翼飞主持会议


实践探索:多维度解码AI医疗创新路径


图片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党委副书记姜雪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党委副书记姜雪在学术演讲中分享了医院AI成果转化经验。他介绍,北医三院以20年临床数据互联互通为基础,构建了从数据治理到产品研发的全链条能力,包括成为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平台、成立大数据研究中心等。姜书记表示,通过跨学科合作,医院开发的智慧心电中心系统缩短了心梗患者救治时间,“三生大模型”提升了年轻医生诊断能力。他强调,AI产品需关注社会属性,北医三院正参与国家AI医疗监管标准制定,力求在创新中保障安全性与可解释性。


图片

慕华科创技术合伙人贾鹏


慕华科创技术合伙人贾鹏指出,在人口老龄化与医疗资源紧张的双重压力下,AI正成为破解行业困局的关键变量。慕华科创近年重点布局“AI+医疗器械”赛道,覆盖药物研发、术中机器人、院后管理等全周期场景。贾鹏表示:当前AI医疗的核心矛盾已从“技术能不能做”转向“数据价值如何重估”,行业趋势也正在向“临床刚需明确、数据壁垒高、可复制性强”的项目倾斜。但是,数据合规、算法鲁棒性、伦理审查等方面仍存在挑战,需要全行业协同突破。


路演实战:专科场景中的创新火花


在医疗科技创新项目路演环节,8位讲者带来7个专科领域的创新项目,集中展现AI在眼科、急救、儿科等民生重点领域的应用潜力。


图片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彭荣梅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彭荣梅介绍,科室与中科院自动化所合作构建的AI大模型平台,集成科研助手、远程会诊、患者管理等功能,提升了边疆地区患者的诊疗可及性。团队开发的共聚焦显微镜自动识别软件将角膜病变诊断时间缩短至5分钟,移植抗宿主病AI预警模型提前预判风险的准确率达89%。她表示,通过AI优化流程,科室年手术量3万台的情况下,平均住院日控制在1.31天,显著提升了诊疗效率。


图片

北京紫云智能联合创始人秦铁岭


北京紫云智能联合创始人秦铁岭聚焦急救领域,其团队开发的智慧急救生态平台通过AI辅助诊断系统与创伤救治引导模块,已在全国2500家医院落地,缩短胸痛患者平均救治时间42分钟。他指出,平台2.0版本嵌入多模态大模型,可自动解析心电图辅助基层医生诊断。未来计划以“业务+数据”双轮驱动,扩展至5000家医院,构建“六级联动、五维管理、四种协同”的急救服务网络,实现“上车即入院”的急救场景革新。


图片

北京儿童医院科创中心技术经理人孙宏宇


在儿科医疗领域,北京儿童医院科创中心技术经理人孙宏宇与百川智能高级工程师高嵩共同展示了儿童医学大模型的应用潜力。孙宏宇指出,我国儿科医生数量持续下降,人均服务儿童数超3000人,且资源分布不均,导致儿童同质化就医难题突出。项目团队依托北京儿童医院年均3000万人次门诊量的临床数据,构建“一大四小”模型体系,目标是通过AI技术“复制”百万级专家水平的儿科医生。


图片

百川智能高级工程师高嵩


高嵩补充,百川智能通过医疗知识库构建与动态取证机制,确保模型输出准确率超95%,同时实现私有化部署保障数据安全。目前,AI儿科医生基层版已辅助提升诊断准确率32%,家庭版接入互联网医院后预计覆盖千万家庭。


图片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正畸科副主任韩冰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正畸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韩冰聚焦错颌畸形矫治领域,分享了与企业合作的AI应用实践。她表示,我国错颌畸形潜在患者超1亿,但治疗率仅5%,核心瓶颈在于专业正畸医生不足1万人且培养周期长达10年。通过多模态智能设计系统,患者口扫数据可自动生成矫治方案,经医生确认后实施,将传统方案设计时间从2小时压缩至15分钟,同时为研究生提供智能培训模块。目前该系统已获医疗注册证,参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标准化项目,计划通过“软件平台+终端设备+保险合作”模式,将矫治成本降低40%,远期目标是将门诊服务能力提升10倍。


图片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第二门诊部副主任毋育伟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第二门诊部副主任、主任医师毋育伟探讨了AI在口腔种植领域的创新路径。他提出,传统种植牙依赖医生经验,存在“优质服务、低价收费、高水平医生”难以兼得的矛盾,而AI可通过多模态临床辅助诊断系统整合患者CT、口扫等数据,避免重复检查,同时开发“专家智能体”承担术前评估、术后随访等标准化工作,让医生专注复杂手术。目前团队已完成智能问诊系统部署,患者常见问题回答准确率达89%,未来计划推出集成数据聚合与智能诊断功能的硬件设备,形成“诊断—方案—随访”全链条解决方案。


图片

北京春闱科技副总经理杨文雪


北京春闱科技副总经理杨文雪聚焦产科AI应用,介绍了基于可穿戴设备的远程胎心监护系统。她指出,我国高危孕产妇比例已超40%,但传统产检模式难以实时捕捉胎儿异常,而AI系统可通过24小时动态监测,提前预警胎儿窘迫等风险,结合“AI初筛-医生复核-客服追踪”三重保障体系,使不良围产结局发生率降低27%。目前该服务已覆盖1000余家医院、400多万孕妇,未来计划扩展至血糖、血压等多指标监测,构建产科全周期健康管理平台。


图片

北京汇心健康科技创始人王玉轩


北京汇心健康科技创始人王玉轩分享了AI在精神科的创新探索。他表示,抑郁症诊断高度依赖患者主观陈述,约30%患者存在症状隐瞒,且不同亚型临床表现重叠率超60%,导致误诊率居高不下。团队研发的植物神经系统监测技术,通过心率变异性等生理指标量化情绪状态,结合循证医学知识库形成个体化诊断模型,使诊断准确率较传统量表提升29%。目前该技术已在多家精神科医院试点,未来拟与互联网医疗平台合作,提供“居家监测-智能分析-远程干预”闭环服务,破解精神疾病院外管理难题。


聚智汇力,共赴 AI 医疗新征程


从临床需求驱动技术创新到产学研用协同转化,从数据安全探讨到伦理规范思辨,本次路演凝聚了行业共识:AI 医疗的价值内核在于以技术创新破解医疗资源不均、效率不足等民生痛点,同时需在标准化建设、伦理监管框架内稳健发展。未来,随着行业标准加速制定、基层渗透持续深化,AI与数字医疗有望成为普惠医疗的核心引擎。本次会议将助力让AI技术真正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 “智慧伙伴”,在提升诊疗公平性与可及性的征程中释放更大动能。



来源:首都国际医学大会

图片












图片

首都国际医学大会聚焦健康主题,突出国际视野,着力展现医疗卫生领域创新成果,搭建交流合作平台;聚焦应用场景互动体验和健康知识普及传播,持续发布大会的最新会议背景、会议议程、大会筹备最新进展等,努力促进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图片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