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姚岚:医防融合为纽带,推动三医协同发展与医药创新
最新动态
姚岚:医防融合为纽带,推动三医协同发展与医药创新
2025-07-033
图片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中国医院协会

深化医疗体系改革,医防融合如何突破体系壁垒?三医协同框架下医药创新又该如何破局?在 2025 中国医院大会暨行风建设大会 "感受医学之温度—医院品牌及文化建设" 分会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院长姚岚教授以《医防融合如何推动医保与医疗协同发展》为题,深度剖析医防融合的实践价值与三医协同下的医药创新路径,为公立医院转型发展提供政策解析与实践思路。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院长姚岚教授

图片

医防融合:从政策理念到健康中国的实践之路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健康中国战略提出要“以健康为中心”,而医防融合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一步。她强调,我们的目标不仅是治病,更是促进和维护健康,这也是我们整个卫生服务体系的初心。医防融合是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规律,如果总是在末端治疗疾病,疾病就越治越多。把关口前移,把预防工作放在前面,就会减少疾病的发生,力争少生病、晚生病、不生病。医院在疾病预防中的角色不容忽视,尤其是在患者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调整方面,医院是最前沿的战场。
图片
医院承压:在三医协同中寻找
转型之道 
在谈到当前医院面临的经营压力时,姚岚教授直言不讳:“作为院长,日子并不好过。”随着医保改革、药品零差率、集采政策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推进,医院的传统创收途径不断被压缩。她特别提到,以往像武汉协和、武汉同济这样的医院,曾凭借自费患者获得一部分收入,但如今,全民医保时代已经到来,医院必须在医保支付框架内获取资源。
姚岚教授进一步分析了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对医院运营的影响,表示行业正逐步从“重数量”向“重质量与绩效”转型。
图片

创新药物的挑战与突破:从“不敢用”到“主动用”


姚岚教授在报告中还着重讨论了创新药物的临床应用困境。她指出,虽然很多创新药物已经进入医保支付目录,但高昂的药品价格使得许多医院对其使用保持谨慎态度。“很多医院不敢使用这些药物,因为它们的高费用可能导致医院在DRG/DIP付费模式下的亏损。”姚教授提到,虽然医院有时可以尝试申请“单独支付”或“除外支付”等政策,但这些措施只是过渡性手段,最终这些药物还是需要纳入DRG/DIP支付体系。她提到了一种新的思路:“如果创新药物能够有效提高医疗质量、缩短住院床日,并真正让患者受益,虽然医院在短期内可能会亏损,但随着DRG/DIP支付费率的调整,医院就有可能在未来实现盈利。”她以红斑狼疮治疗为例,建议医院从疾病全周期的角度去评估创新药物的价值,而不仅仅是看单笔药物费用。
图片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理想路径:协同共赢


在谈到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未来方向时,姚岚教授指出“支付方式改革后,医院从医保获得的总额并没有减少,变化的是费用结构。”她进一步分析,这意味着医院不再单纯依赖数量的增加,而是要通过提升医疗质量和优化服务流程来应对资金的压力。在支付方式改革中,医保基金结余的合理使用至关重要。姚岚教授提议,建立“结余共享、超支分担”的合作机制,尤其是在三医协同的框架下,医保支付、医疗服务和药物创新三方应当形成良性互动。她表示:“通过合理分配医保结余,医院可以利用这些资金进行业务扩展,而不至于过度依赖药品和检查收入。”
图片

结语:三医协同,守护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姚岚教授的报告不仅为与会院长们提供了深入的政策解析,还为医院管理者提出了更具实践性的发展路径。在三医协同的大背景下,医院应如何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浪潮中保持公益性,并同时推动医药创新,成为未来医院发展的关键课题。
姚岚教授的见解使与会者对如何在控费与提升医疗质量之间找到平衡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路。在医防融合与三医协同的双重驱动下,医院将迎来更加高效且具有持续发展潜力的新阶段。

供稿:中国医院协会宣传部

图片












图片

首都国际医学大会聚焦健康主题,突出国际视野,着力展现医疗卫生领域创新成果,搭建交流合作平台;聚焦应用场景互动体验和健康知识普及传播,持续发布大会的最新会议背景、会议议程、大会筹备最新进展等,努力促进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图片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